分析】
1.板搁栅用料较小,造成挠度过大。
2.板下支撑底部不牢,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荷载不断增加,支撑下沉,板模下挠。
3.板底模板不平,混凝土接触面平整度超过允许偏差。
4.将板模板铺钉在梁侧模上面,甚至略伸入梁模内,浇筑混凝土后,板模板吸水膨胀,梁模也略有外胀,造成边缘一块模板嵌牢在混凝土内。板模板缺陷示意a)错误的铺钉方法;b)正确的铺钉方法
1—板模板铺钉在梁侧模上面;
2—板模板铺钉到梁侧模外口齐平。
分析】
具体拆模条件和要求不明确,模板周转数量未配足,混凝土不符合规范规定或设计要求的强度标准,为赶进度而提早拆除模板和支撑,都会使混凝土产生结构性裂缝,甚至坍塌,造成严重的质量安全事故。
【措施】
施工前配备模板数量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:
1.拆模条件应符合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(GB 50204—2002)的规定,同时满足设计要求。
(1)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。
(2)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;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,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2-2的规定。
【措施】
配备足够的模板,合理安排周转,按规范要求,现浇混凝土梁≤8m跨度的,拆模时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75%;跨度>8m的,拆模时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100%。拆模后如果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,必须经过核算,加设临时支撑。
【分析】
1.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,模板刚度差。
2.组合小钢模,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,造成模板整体性差。
3.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,螺栓规格过小。
4.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,未垫平板,也无排水措施,造成支承部分地基下沉。
5.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,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。
6.梁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,或未夹紧模板,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,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,导致局部爆模。
7.浇筑墙、柱混凝土速度过快,一次浇灌高度过高,振捣过度。
8.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,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,长期日晒雨淋而变形。